穿越時光去古代過元宵:難忘這場“古早味”狂歡
2019-02-19 17:56:06          來源:新湖南客戶端 | 編輯:唐彌慧 |          瀏覽量:5967

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廖慧文

連日來的濕冷,連綿不斷的雨,或許已讓你對“元宵節”有些失望。你讀讀,那些關于元宵節的詩——“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后?!痹趺纯?,都是場大晴天的約會啊。那今天下了班,就吃著湯圓/元宵,烤著火,讓我們帶你赴一場“古早味”的狂歡吧。

看,我們現在是在南朝時期的梁國。

咦?為什么要穿越到這個有些“名不見經傳”的時代?

(明代《上元燈彩圖》局部)

因為在這里,咱們能吃上最“古早”的元宵節食物啊!接過碗,你伸頭一看。你的碗里并沒有熟悉的白胖團子,卻是一碗熬得稠稠的豆子粥。哎,一點兒也不“小清新”。

在這時候,元宵節的習俗是“登高”,“燃燒你的卡路里”。但顯然,你還是對熱鬧的狂歡更感興趣一點兒。

好吧好吧,那我們就去隋朝看看。這個時候,元宵的狂歡活動才剛剛興起呢。到了晚上,大城市的元宵狂歡就開始了:滿城男的女的,老的幼的,都出動了。街上有變戲法,耍雜技的,還有變裝“女裝大佬”的。商家們擺好商品,大聲吆喝,“剁手黨”們幾乎都要失去理智了……用來照明的是火把,明晃晃的火光,雖然比不上我們的霓虹燈色彩豐富,但卻有種古意的浪漫。

這和你在書里讀到的矜持古人真不一樣!其實,當時的一些人,對這場剛剛興起的狂歡,也持反對的態度。朝臣柳彧就說“貴賤不分,男女混雜?!?

但是,我們大概需要這樣一個“放肆”的理由,一個讓天性回歸的節日。古今人性,其實相通。

更何況古人還有男女大防,還有嚴格的宵禁?!斑诉诉诉恕蔽覀兟愤^唐代長安城的黃昏,聽見街鼓響起,鳥兒盤旋在巍峨的闕樓上,人們加緊了回家的步伐。街鼓落盡的時候,城門、坊門關閉,人們可就回不了家啦!到時候,空空蕩蕩的街上,就只有街使、武官在巡邏。普通人若是還在游蕩,被抓住了,就是一頓好打!

你心有戚戚:“哎,那我這樣的夜貓子,真是有點寂寞呀!”

所以啊,元宵節前后三天,是宵禁的“例外”。他們壓抑了整年的奔放情緒,就要在這三晚都釋放!

(南宋《觀燈圖》)

你一面感慨,一面還是有些耿耿于懷,沒有吃到“正經”的元宵。我只好帶你去宋代去找找看。在燈籠、火把初上的御街廊下,叫店家給你下一碗“乳糖圓子”,看到窩在碗里的白團子,你已經忍不住要嘗嘗了。比比,吃起來是不是和我們現代的湯圓差不多?不過,你身邊的宋人們卻好像沒有這種“元宵執念”。是呀,“元宵節要吃元宵”的概念,大概要到明代才有的。

吃罷圓子,我們突然聽見本已經熙熙攘攘的街市,在某處更爆發出一陣響亮的叫好聲。我們便攜手擠過去看看。你要注意抓緊我,人太多啦,沖散了我可沒地找你去。

原來是一個叫張九哥的藝人正在表演吞劍。劍吞到一半,大伙兒正為他起哄加油呢。真有意思!我再帶你去看了李外寧的傀儡戲、趙野人倒吃冷陶(就是涼面),聽了黨千演奏的簫管。一個個節目看下來,你興致勃勃,拽著我說:“這不就是民俗版的元宵晚會嘛!”

一會兒,街市上有人在傳,今年的元宵節有個新鮮節目。我們趕緊去看看。

(明代《憲宗元宵行樂圖卷》局部)

可不趕巧?我們又“見證”了最早的元宵燈謎會!絹燈上,剪寫著各類謎語、藏頭,等著人猜呢。你別一籌莫展地望著我,我也猜不出來。這些詩詞、俗語,沒點兒文學修養還真是看不懂。怪不得大家對那位一直“通關”的郎君佩服不已。

逛得累了,我們買了些甜甜的果子,就坐在街邊休息。一陣香風飄過,誰家貴婦坐著寶馬香車也來赴狂歡了?燈火闌珊處,戀人們正在低聲私語。

夜深了,街市上還是那么熱鬧。你有些嘆服古人們的精力。你這個習慣性的熬夜黨,竟然熬不過這些習慣日落而息的古人了?

抬頭一看,月已西斜,澄凈的光芒還在溫柔地灑向你我,街上的火把又換了一茬。我們互望了一眼,燃盡這茬火把,年,就該過完了。

資料參考:

唐代長安城街鼓考《上海師范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》

《夢梁錄》宋吳自牧

《東京夢華錄》宋代孟元老

責編:唐彌慧

來源:新湖南客戶端

  下載APP

東安融媒
国产8X红人网站_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_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_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